年末总结:台湾八五后的灵魂伴侣,是大陆九五后
近日去了一趟厦门参加两岸交流活动。
很不好意思地跟各位说,距离第一本书出版已经过了五年多,距离我第一次上豆瓣更是过了十一年左右。
然而今时今日去一些场合,自我介绍、或是别人问起“为什么进这一行”的时候,也都是从进入豆瓣论坛开始说。
“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,问了很多傻问题。你知道我以前请过一个到台湾旅游的大陆朋友吃什么吗?萨莉亚。因为那时作为穷学生的我非常喜欢去吃萨莉亚的义大利面,我以为大陆没有这家连锁店!那位善良的朋友吃完饭才忍笑着跟我说,大陆有非常多间萨莉亚...”
“放在现在,我绝对也会被说是无知的井蛙吧。但那时是真不知道啊!”
“那时候我们一些台湾网友,放到现在百分之百被举报了,一天都活不了。但那时人们真的在交心,用真心换真心。也是谢谢那个时代,我才能写出第一本书,才能够走上两岸交流这条路。所以,我的职业生涯一要感谢大陆网友、二要感谢大陆同学、三要叩谢马英九。”
在很多私下及公开场合都这样反覆陈述过。
这一次到厦门,深切感受到两岸确实从友好期来到了敌对期,氛围确实不同了啊!在我印象中厦门是“鸽派”的大本营,这可是个随时有人告诉你“我有一个金门的朋友”的地方!
几年前来厦门,惊讶于厦门人的口音跟台湾简直太像了!那时虽已投身政治,但谁跟你讲政治啊,这可不是北京。
那时,我说“我是台湾的”,总换到厦门出租车大哥不可思议的眼神。“您这口音,我以为你北方人!”
这回,2021年再访厦门,对方讶异于“哎呀你是台湾的?口音不像”之后,话匣子一开,或是感叹、或是不满:“哎你们台湾政府搞得呀”、“以前还老去金门,以后可能去不了了”、“都是一家人搞成这样何必呢”。
热血一点的年轻司机,还会用毫无杀伤力的胡建腔,信誓旦旦。“我有一个金门当过兵的朋友,跟我说不会打啦,打不起来啦,我们会投降啦。我跟你说,如果真打,吃个早餐就结束的事...”
听一个台湾腔小哥哥这样说,格外有意趣。
下车微信给友人,“什么时候厦门人开始跟我聊两岸政治了?我以为这是北京专利。”
厦门友人表示,会关心吧,毕竟我们是前线。话锋一转,“虽然感觉要打,我们也是前线,但很安心,感觉打不到,跟自己没关。”
哎哟真有信心啊。我大笑以对。
回顾今年,其实除了老生常谈的政治和舆论氛围之外,我更有感触的是大陆整个大环境的变化。
前几天公司同事写了一篇年终回顾(2021来不及焦虑,只顾着活命),内文有这样一段话。
数年前,受公司委派赴香港交流,与香港青年做了一些交流。
彼时,香港经历多年经济增速低位徘徊,人们薪资水平也多年裹足不前,不少人,尤其是年轻人对未来普遍比较悲观。
反倒是内地,尽管经济转型等压力越来越大,但每年经济增速还是相当可观的,工资水平也基本上每年都在上涨,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当时是非常乐观的,认为经济形势出现的困难都是暂时性的。
然而,仅仅数年,我们很多人都难以再抱持这样的乐观态度了。
看到这段话,灵光一闪,翻开微信,总结今年新认识且常聊天的男性:啊,果然三位都是小朋友啊,年龄差距快十岁的那种!
或许看倌此刻已经挑眉,哎哟阿姨找小鲜肉,还啃仨!想到这类的同学您太龌龊了。回望今年,多数力气都被阿竹、刷剧、走公园、泡咖啡馆占满了,剩余十分之一精力用于工作(真对不起老板)。此外已无残存力气风花雪月,这是实话。
既然是年末总结,就老实告诉诸君为何这一年来总与小鲜肉谈天说地、增进感情。
缘由其实非常简单:对于我这位1989年出生的台湾女生而言,在大陆被称阿姨,但我们与大陆九五后(甚至接近零零年)的一些精神层次,基本无缝接轨。
此處插入阿竹為分割線
“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。”
“台湾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去咖啡厅工作,也没有什么抱负,就是小确幸。”
“你都快三十了还想去gap year?”
“这个年纪了差不多要抓紧生小孩了吧?”(第一次见面的相亲对象认真地说)。
“啊你还没结婚啊?你不结婚啊?要结要抓紧啊。”(你你你,就是你,是不是也留言这样说过)。
据说现在不提倡过洋节,但对我而言,圣诞节是个反思过去一年,同时感恩自己所有的日子。希望各位未来一年,能持续陪着所爱,继续快乐地生活着。祝福各位未来一年发大财(然后多给本号打赏)。祝福我明年可以回一趟台湾...
走過路過賞一塊聖誕蛋糕吧!